影像圖片的容量計算方式:
1.先算畫素1024×768=786432畫素(數位相機的畫素,就是以此計算)2.檔案大小和畫素及色彩模式的關係色彩模式決定了每一個畫素的位元數例如黑白/半色調1位元灰階8位元256色8位元全彩(RGB)24位元全彩(CMYK)32位元黑白/半色調1位元786432×1÷8=98304BYTE≒98.3KB灰階8位元786432×8÷8=786432BYTE≒786k256色8位元786432×8÷8=786432BYTE≒786k全彩(RGB)24位元786432×24÷8=2359296BYTE≒2.3MB全彩(CMYK)32位元786432×32÷8=3145728BYTE≒3.1MB
上述的還要除以8,是單位從bits換算成byte的方法
(註:以上是未壓縮估計值)
如何購買一台數位相機:
購買數位相機,應注意事項:一、總畫素 總畫素可說是選購數位相機時最重要的條件,也是必定會標示的規格之一。總畫素是拍攝後的影像尺寸,像素寬度(width)乘以像素高度(height)的數字,這數字會接近CCD的總畫素數目。如果拍攝的檔案最大尺寸是 1800(像素寬度) x 1600(像素高度),相乘所得的總畫素為2880000,其該台數位相機的總畫數就大約是280萬左右,所以影像尺寸越高,總畫素當然也就越高,所拍攝到的影像也就更真實。另外,相機還會標示最高畫素與真實畫素,最高畫數的數值會大於真實畫素,不要去看最高畫素的數字,要認真考慮的是真實畫素,因為最高畫素是利用插點技術把影像"撐"大,所以數字會增加很多。二、鏡頭 在選購消費型數位相機時,最好能選擇具備變焦鏡頭功能的相機,將會更加方便。尤其是要注意光學變焦的倍率,倍率越高越好,但相對價格也越來越高,而數位變焦的倍率完全不需要考慮,因為那是利用插點技術把影像"撐"大,不是真實的把影像拉近拍攝,而是用數學計算的方式去補插點。使用相機變焦的功能,可以將被所攝取的物體拉近或調整畫面構圖,有些數位相機也可如傳統相機一樣,使用外接鏡頭,可加強拍攝的成果,只不過此類相機體積都比較大,也就是俗稱的進階型消費機。另外,大部分的數位相機都擁有普通焦段與近攝焦段兩種拍攝模式,拍攝距離都不一定,若常須拍攝近物,應將「最近拍攝距離」項目列入選購考慮。三、取景方式 一般常見的數位相機的取景方式有兩種,利用傳統的觀景窗與液晶螢幕LCD,觀景窗的優點為省電與減少耀光而看不見構圖,而LCD則是即時同步看到拍攝後的影像效果。最好選擇同時包含兩者的機型,在使用上較具彈性。四、電源 數位相機是非常耗電的一種產品,在選購時可以參考廠商網站的型錄規格,或是廠商所附的使用手冊,通常會標示使用何種電池及可使用多久。消費者應多比較多款相機,選擇較不耗電的機種。此外,若選購使用三號AA電池的數位相機時,建議採購可重複充電的鎳氫或鎳鎘電池,也就是俗稱的充電電池,這樣比較符合經濟效益。若是選購使用特殊充電電池(如鋰電)的相機,也應考慮充電一次可用的時間長短,再考慮決定是否應該多準備一個電池備用,以備不時之需。五、ISO值ISO值通常影響著快門速度的快慢,但是ISO值並非越高越好,高ISO的影像品質會產生噪點,也就是所謂的雜訊,因為高ISO是利用高通電在CCD或CMOS感光元件上,讓CCD或CMOS感光元件進行快速紀錄的方式,而電子零件在高通電時會產生靜電或其他問題,進而影響影像品質,於是就出現噪點。所以,ISO值建議在800以下就好,1600雖然很好,但是用到的機會非常少,除非改善會出現噪點的問題,否則高ISO都是不列在考慮。ISO值得建議的數值是50,有幾款相機的最低數值是ISO 50,拍攝後的畫質相當優,拍攝風景、花朵...等靜態的物體時,ISO 50的效果值得推薦。
上方所列的是在拍攝時常會碰到的問題,也是會影響拍攝成果的問題,還有很多條件選擇,是否有防手震?記憶卡的選擇?錄影尺寸與長度?夜拍模式?...等等可以多行比較。
點陣圖與向量圖的說明
點陣圖就是由點構成的圖,放大就會有很明顯的差別向量圖就是由向量構成的圖,向量圖放大不會有差別photoshop photoimpact .............點陣圖為主illustrator flash corel draw.............向量圖為主
詳細的說明:
點陣圖:中文字提到的「陣」,是一個方形的區域,而「點陣」就是用點構成的方形區域。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拿一個圍棋棋盤,在每一條線與線的交叉點上放一個白棋,然後把棋盤拿走;棋盤拿走後就看不到格子了,白色的棋子則排成一個方形的「棋陣」,想像一下每一個棋子都是一個點,圍棋棋盤長寬各有19條線,所以構成了19×19的白色點陣圖。任何圖片要進入電腦,都必須先轉換成一個一個的點,排成一個點陣圖。雖然照片在掃描進電腦之前,即使用放大鏡看也沒有任何瑕疵,但是掃描進電腦之後,你就會看到,照片是由密密麻麻的點所構成。這種將外界的訊息轉換成電腦裡面可以儲存的動作,就叫做「數位化」。只有進行數位化之後,電腦才能處理這些資料,也才能儲存這些資料。
向量圖:向量圖(Vector Graphics)是由「點、線、面」所構成的幾何圖形物件,每種物件都有自己的色彩、形狀、尺寸、座標位置等屬性,且利用數學公式來計算這些屬性、以及物件之間的距離關係。因此不論我們將影像放的多大,這些資訊都會重新計算、並按照比例縮放變化,不會有像在點陣圖放大時所出現的鋸齒狀現像。但也因為向量圖在做變化時,是由軟體以數學公式重新運算而產生,而不是忠實記錄每個點的色彩,所以無法像點陣圖般表達出細緻的影像品質。(向量圖範例.BMP)
點陣圖與JPEG、GIF圖的差異
網路上的圖片要看原存放者是用什麼格式放上網頁的,才能決定你能用什麼格式下載下來! bmp是點陣格式,表示他的圖是由一小格一小格的色塊拼成的(故稱點陣圖),所以,幾乎每種圖片都能轉存成bmp格式.
jpg(jpeg)則是破壞性壓縮格式,可以將檔案變得很小,但須特定的軟體才能作!所以,如果原來的格式不是jpg,就必須透過其他影像處理軟體或排版軟體(如小畫家、Photoshop、Coreldraw...等),才能轉存成jpg格式!
至於動畫類的gif檔,另存時也一定要存gif格式,它之所以會動,是像電影底片一樣,由一格一格連續動作的圖片組成,一旦用小畫家改過再存檔,就會只剩下其中的一張圖,即使你還是存成gif格式,它也動不了!因為只有一張圖,一個動作,要它如何有變化?要作gif格式的動畫檔,較入門的可用Photoshop的附加軟體ImageReady,專業一點的可用Flash!
影像處理概念
以下內容摘自:http://elearning.stut.edu.tw/media/photo/photoimpact.htm
影像處理就是把取得的數位影像,用影像處理軟體所提供的功能來做顏色、明暗度、焦距等等各種影像畫面的改變,甚至是把兩張照片透過比較複雜的操作程序來做合成。例如,可以用影像處理的一些功能,如亮度與對比的變化我們就可以很快的把一張晴天的照片變成雨天的照片。〔日中花.JPEG雨中花.JPEG〕
甚至可利用選取、剪貼等這些影像處理的過程,把兩張照片做移花接木的處理效果,這樣就可以輕輕鬆鬆得到各式各樣不同於原來樣子,而且是相當有趣的新畫面哦。
像素
像素(Pixel),組成數位影像的最小單位。我們在電腦螢幕上所看到的畫面,不管是軟體的操作介面、螢幕上各式各樣的圖示或圖片、甚至是Windwos的操作畫面等,其實是由許多細微的小格點所組成的,而這些小格點就稱為像素。像素裡面僅包含了顏色資訊,說明白一點:像素只是一個填滿顏色的小點而已!每個像素都有一個明確的顏色,許多不同顏色的像素排列後就構成了一張圖片;以一張800X600的數位影像圖片來說,它就是由橫向800個格點(也就是位影像的長、縱向600個格點(也就是數位影像的寬)所組成的,因此一張長寬為800X600大小的數位影像圖片,一共包含了48萬個格點或48萬個像素(也就是800X600=480,000),所以像素在數位影像領域中也被稱之為點(dot)。數位影像圖片上所有的點都擁有一個明確的座標位置,也都有自己的顏色資訊,透過這些包含個別色彩資訊的像素去排列組合後,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張張美麗的數位影像圖片了。(像素1.BMP,像素2.BMP)
每個像素都擁有自己的座標位置定義及相關的顏色資訊定義。
舉個例來說:學生們在運動場上拿一塊一塊色板排成各式圖形效果的做法。學生們分別拿不同顏色的色板,然後依序照先規劃好的位置坐定位,當老師一聲令下,所有的人把色板拿起來後,遠看就成為一幅有意義的圖形了。對數位影像來說,每一個學生所拿的一塊色板就是一個像素(Pixel),而對在一排一排座位上坐定位,排列成矩形陣列的所有學生而言,他們手上色板所構成的圖片就是一張數位影像圖片。這種近看是一個一個色塊,而遠看卻是幅圖形的排列結果應是數位影像構成的最好詮釋。
解析度
解析度是指在每單位長度上像素點的數目,一般是以每英吋含幾個像素來計算。較常見的解析度表示方式有「pixels/inch」、「pixels/cm」二種,一般來說,我們都是以英吋(inch)為主要的使用單位,因此,解析度也可以說是每英吋中所擁有像素點的數目(pixels per inch,簡稱ppi)。所以,當一張圖片的解析度越高時,就代表這張圖片每英吋內的像素點數目越多,影像所能呈現的顏色也就越多,圖片的輸出品質也就越細緻;反之,解析度越低,就代表這張圖片每英吋內的像素點數目越少,所能呈現的顏色也就減少,影像輸出的品質將越粗糙。想想看,同樣1公分的長度,A圖片有300個像素點,而B圖片只30個像素點,A圖片的品質當然會比B圖片來的好。因為它有更多的像素可以做變化,也就可以容納更多的顏色,而B圖片的像素點太少,顏色變化就不能太多,而且為了要填滿1公分的長度,像素與像素之間將不能很緊密的排列,這樣列印出來就很容易看出網點。
但並不是說解析度越高影像品質越好,那將所有圖片的影像解析度都設高一點就是最好。高解析度的影像檔也意味著,須要有較大容量的檔案空間來容納這麼多像素的資料量,這對於低資料量的網頁應用訴求來說未必是好事,但對於數位印刷的輸出製作來說,高解析度的設定又是必備的條件之一。所以解析度高低的設定,完全看我們所製作的數位影像將運用在那種媒體上而定了。如果所製作出的影像是要放在電腦中作簡報展示,或做成網頁供網友瀏覽,那麼解析度只要設成螢幕所能呈現的「72 pixels per inch」(Mac)或「96 pixels per inch」(PC)即可;如果要輸出成印刷的用途,通常是使用「300 pixels per inch」。
解析度不單指圖片而已,下列三種「解析度」是息息相關的:
影像解析度:常聽到有人說「這張圖片的解析度是300dpi…」,指的就是影解析度,也就是每英吋有300個像素點。要注意的是,影像解度是用來決定列印的尺寸,並不會影響螢幕上的顯示結果;例如同張圖片,將解析度設為300dpi及72dpi,在螢幕上看起來都是一模一樣,大小也不會改變,但若用印表機印出來時,300dpi的圖會變得比較小,不過因為像素點緊密排列的關係,品質會比72dpi來得好。
由於PC的螢幕只能呈現72dpi的解析度,所以不論影像解析度高於或等於72dpi的圖片都只會以72dpi顯示,因此再怎麼改影像解析度,在螢幕上看起來都是一樣的。
ppi與dpi
其實影像解析度的單位應該是ppi(Pixel per inch),每英吋所含的像素點;而dpi(Dot per inch),每英吋所含圖點,則是印表機用的解析度單位。兩者有何不同呢?pixel是顯示在螢幕上的像素,而dot是列印成品的網點,嚴格說來是不一樣的,不過現在許多人都已經混淆在一起了。
顯示器解析度:一般我們說的「Windows的桌面大小」,其實就是指顯示器解析度,例如有人設成寬X高為640X480像素點,有人設成800X600;顯示器的解析度越高,所能顯示的像素點就越多,但因為螢幕大小是固定的,所以畫面上的文字、圖片就會變小(因像素排列較緊密),以能容納更多的東西。一張640X480的圖片,在同樣640X480解析度的顯示器裡,會剛好填滿一個螢大小,如果將顯示器解析度調高到800X600,那麼這張圖片就會比螢幕還要小了。
顯示器解析度640X480
顯示器解析度800X600
印表機解析度:印表機解析度的單位為dpi,例如720dpi的噴墨印表機,表示可在一英吋當中噴入720個墨點,印表機解析度越高,則印出來的品質越好。在列印圖片之前,可利用印表機的驅動程式來調整印表機解析度,要注意的是:印表機解析度並不會影響列印尺寸,列印尺寸是由影像解析度決定的,提高印表機解析度只是讓列印品質更好而已。
提高印表機解析度後,相同大小的圖片將有更多墨點可控制色彩變化,而且也較不容易看出網點,所以品質會變得比較好。
影像尺寸
影像尺寸可分為像素尺寸和列印出來的尺寸。
影素尺寸:當你要跟別人說一張圖片有多大時,你會怎麼表達呢?「3X5公分?」、「大約半個螢幕寬?!」可是在螢幕上怎麼量尺寸呢而且依據每個人螢幕大小、顯示器解析度設定的不同,螢幕上所呈現的圖片大小也不一樣。那麼有沒有統一的度量單位呢?有的,就是用像素點來當影像的尺寸單位,例如300X200、95X43(寬X高),用這種方式才能確實表達影像的大小。
列印尺寸:一張800X600的圖片,用印表機印出來會是多大呢?這要看這張片的影像解析度多少囉!列印尺寸取決圖片的「像素尺寸」及「影像解析度」,三者的計算公式如下:
例如800X600大小的圖片,若影像解析度設為300ppi,則列印出來的寬度將是800/300=2.67英,約等於6.8公分;而高度則是600/300=2英吋,約等於5公分,不管你將印表機解析度設到多少,印出來的寬高一定都是6.8x5公分大小喔!
如果要讓同一張圖片印出來變大一點,可在PhotoImpact中將影像解析度降低,或將像素尺寸加大(對照上面的公式就知道為什麼了),不過放大像素尺寸後,可能會使圖片在螢幕上看起來失真,要特別注意唷!
影像類型
所謂的影像類型就是指,數位影像圖檔擁有色彩數目的多寡,PhotoImpact一共支援了五種數位影的色彩類型,以下就讓我們來說明並比較這五種類型的差別:(影像類型.BMP)
黑白(二位元影像):這一類型的影像是以1bit來表示色彩顏色(1bit就是0與1,可以表示兩種顏色),也就是一張圖片裡只能有純黑色與純白色兩種顏色而已。但是黑白圖片看起來好像有深淺的灰色參在裡面,這只是利用像素點的疏密排列所造成的錯覺,只要將影放大來看,每個像素點仍然只有黑色或白色。通常是很少會用到黑白的影像,除非是拿來做一些特殊的視覺效果,或者是要減少檔案的容量,因為黑白影像只用1bit來表現顏色,因此在相同尺寸下,黑白類型影像所需的檔案容量是所有影像類型檔案中最小的。(黑白範例.BMP)
256灰階模式(8位元灰階影像):這類型的影像是以8bits來表示數位影像色彩(一個像素點佔有8bits的空間,8bits就是2的8次方,即256個組合,可以表示256種顏色),也就是說灰階影像除了純黑和純白之外,還在黑色和白色之間加上不同的明暗度,進而形成256種變化。所以嚴格說起來,黑白影像也算是灰階影像的一種。但也僅止於由黑到白的亮度變化而已,無法出現紅色、綠色等它色彩。(灰階範例.BMP)
16色模式(4位元彩色影像):16色影像是屬於索引式色彩,一張圖片都搭配著一個16色的色盤,就好像我們在畫畫時用的調色盤,不過這個色盤只有16個格子,所以圖片裡的顏色最多只能有16種,至於要放哪16種顏色可由使用者自行決定。由於影像最多只能表現出16種顏色(4bits就是2的4次方即16個組合,可以表示16種顏色),所以影像所呈現的品質較差。在索引式色彩中,每個像素點並不是記錄著顏色的亮度、色彩等資訊,而是儲存顏色在色盤中的編號:例如儲存著「007」,表示要顯示色盤中的第7號顏色(假設是藍色),如果把色盤中的第7號頻色變成黃色,那麼所有記錄著「007」的像素點就會通通變成黃色。(16色範例.BMP)
256色模式(8位元彩色影像):和16色一樣,也是一種索引式色彩,一共可以顯示256種顏色,(8bits就是2的8次方,即256個組合,可以表示256種顏色)。256色聽起來不多,不過已足夠應付大多數的影像,因為人的眼睛是很難去分辨出色彩上的一些細微差別,除非是人物照、風景照或漸層色表現的影像,由於這些類型的圖片色彩比較豐富,必須用全彩的模式來呈現,至於其他類型的圖片,用全彩或是256色來表現,視覺上是很難看出有什麼樣的差別。為什麼要這麼斤斤計較256色模式或全彩模式呢?夬為一張數位影像圖片檔在不壓縮的情況下,使用全彩模式及256色模式,光是檔案資料量的大小就差了三倍之多,這也是為什麼在網頁上所看到的圖片,有些是用256色模式來呈現的原因。(256色範例.BMP)
RGB全彩模式:一張全彩的影像,每個像素都由R(Red)、G(Green)、B(Blue)三原色混合而成,而R、G、B又分別佔8個bits的空間,每一個像素點就佔了24bits,(24bits就是2的24次方,即16777216個組合,表示16777216種顏色組合)。由於全彩影像在色彩的表現上非常豐富、完整,所以影像的檔案所需的容量也相對跟著變大。640X480大小的影像需900KB的儲存容量、800X600大小的影像需1407KB,而A4版面大小的影像檔則需多達25488KB的儲存容量。
全彩模式是影像處理軟體所採用的主要顏色模式,所有影像處理相關的指令及功能,也只有在這個模式下才會全部被啟動成可用狀態,這也意味著,當開啟某些非全彩模式的檔案時,必須先將該數位影像檔轉換到這個模式下,才可順利地進行影像處理及編輯。(全彩範例.BMP)
大圖縮小圖程式教學
奧斯卡 JPEG 縮圖製造器教學 :
免費軟體下載點 :
http://toget.pchome.com.tw/intro/drawing_imageprocess/17665_dl.html
檔案大小:723 K, 小巧專用,
使用方法 :
1. 瀏覽來源檔案夾,
2. 選定輸出收件夾,
3. JPG 品質填入85,
4. 勾選銳利化,
5. 填入 [影像尺寸], 你要求的寬高比 486 x 640,規則選項這個欄位, 點選第一項, 這是說以短邊為準, 如果你的原圖檔是橫幅照片, 軟體會自動幫你左右裁切, 切除多餘的部分,
6. 開始製作,
7. 轉到收件夾看成果,
完工, 另存新檔,
攝影相關教學
請各位不要看到名詞釋義就想到要考解釋名詞!沒有人會給你考試的啦!這裡不過是一些跟攝影有關的名詞,可能大家常常聽到,但不是很清楚它是什麼?所以我就在這裡幫你解釋一下,希望我的解釋你能聽懂,如果有聽不懂的,可以寫信來問我;如果內容有錯的,也麻煩高手指導一下,謝謝!
什麼是光圈?
什麼是快門?
什麼是感光度?
什麼是景深?
什麼是B快門?
什麼是光圈?
光圈就是光線進入相機的口徑大小啦!請看下面的圖,口徑愈大的,數字愈小,口徑愈大,瞬間可以進入相機的光線就愈多!相反的,光圈口徑愈小(f22),瞬間進入相機的光就愈少;一般來說,拍人像都用大光圈,拍風景都用小光圈,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單眼相機的光圈大多從3.5~22(可調整),而傻瓜相機的光圈則大多設定在8(不可調整)。
什麼是快門?
那什麼是快門?快門就是一片「很快的門」!廢言,快門就是擋在底片前面,用來控制底片曝光時間的一個門簾;當快門打開時,底片開始曝光,當它關上後,曝光結束。因為快門的速度都很快,所以都用「1/?」秒來表示,但相機上都省略了分子「1/」這個部份,只寫分母的部份;如「125」就是表示1/125秒,「8」就表示1/8秒,125的速度當然比8還要快啦,也就是快門開啟的時間比較短,這樣懂了嗎?
想想看?在單眼相機上標示125、250、500、1000等快門數字,哪一個最快?快門開啟的時間最短?
什麼是感光度?
感光度就是底片上「可感光粒子(溴化銀)」的大小。感光度愈低,如100度或50度,就代表底片上的感光粒子很細,需要的曝光時間會比較長,但好處是拍出來的照片,可以放很大也不會看到粗粗的粒子!以下是兩類底片的比較表:
感光度低(100度或更低)
感光度高(400度或更高)
需要曝光時較~長(以相同環境而言)
洗出來的照片~細緻(經的起放大!)
適用場合:操場、室外活動、野外郊遊、 光線充足的場所、人像攝影
需要曝光時間~短(以相同環境而言)
洗出來的照片~粗糙(放大後不能看!)
適用場合:教室裡、晚上、禮堂、拍夜 景、光線不足的場所
想想看,25度的底片適不適合在教室裡面拍照呢?
什麼是景深?
記不記得你(妳)的婚紗照呢?是不是你的臉很清楚,而背景模糊不清呢?這就是景深淺的手法!
請看這張側面圖:上面的部份是「景深淺」的,也就是照片洗出來之後,清楚的範圍只有人的前面及後面一點點的地方,其餘部份都是模糊的。
而下面的部份是「景深深」的,就算有很多人一起拍,前面的人會清楚,後面的人也會清楚,全部都清楚啦!
通常拍人像時,因為要突顯主體,所以都會採「景深淺」的方式來拍;而拍風景照或是團體照時,因為要清楚的範圍大,所以就會採「景深深」的方式來拍,才不會有人在照片上不清楚!
這樣說明清楚了嗎?
什麼是B快門?
前面說快門就是在一瞬間打開,讓光線進入的門,B快門則是你一按下快門,快門就一直打開,讓光線不斷地進來,直到你把手放開,快門才會再次關閉。這是單眼相機才有的功能喔!
會用到B快門的地方大概就只有拍夜景了,讓底片一直曝光,可以拍出很特別的效果喔!
傳統的傻瓜相機介紹
說到傻瓜相機,大家可能都有一台,因為它跟單眼相機比較起來,容易使用而且價格並不會那麼昂貴,如果沒有要求很多,只要能拍照、有閃光燈的,大概3500就有不錯的了;既然那麼多人有傻瓜相機,當然要先教各位好好使用手上的相機囉!
傻瓜相機的使用,不就是拿起來,對著要拍的東西按下「快門」就可以了嗎?是這樣沒有錯,但如果更瞭解它,一定對拍照更有幫助!其實傻瓜相機應該是叫做「雙眼相機」,以別於「單眼相機」,為什麼叫雙眼呢?其實也很簡單啦,就是相機上有兩顆眼睛,或者說相機上有兩個洞,一個洞是給你看的,另一個洞是給底片看的,我們用一張簡單的圖來說明你就知道了。
為什麼叫傻瓜(雙眼)相機?
請看左邊的圖,假設它是一台普通的傻瓜相機,淺藍色的是光線,那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眼睛透過觀景窗看出去,而底片感光的區域和你看到的並不一致。
這也就是為什麼用傻瓜相機拍照時,在邊緣的人都會被切掉的原因了!
如果你的傻瓜相機愈高級(愈貴),這個誤差就會比較小一點,而單眼相機,則完全沒有這樣的誤差。
那傻瓜相機該怎麼拍照呢?
不要急,請看右邊這張圖:
通常你從相機的「觀景窗」看過去,可以看到有兩個框框,比較大的,就是觀景窗看到的,而裡面通常會有個「小框框」就是「底片」實際拍到的;也就是說,當你拿著相機在「拍」時,你要拍的物體都不可以超過裡面的「小框框」,這樣拍出來才不會偏了一邊、或是有人被切掉!
這樣你瞭解了嗎?
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拿傻瓜相機拍照,不知道是人傻瓜還是相機傻瓜,拍出來盡是一些模糊的照片!(有此經驗者不要罵我!)
這都是不瞭解相機的關係,只要瞭解相機一些特性,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拍出漂亮又清楚的照片!
自動對焦:有些相機有自動對焦功能,它的意思不是對著人或物品就會清楚了,而是要「輕輕按下快門的一半」,你會聽到「機器聲」之後,才可以完全按下快門,完成拍照的動作。
這樣的功能也可以說成是兩段式拍照,第一段「對焦」,第二段「曝光」,先讓相機把焦點對準了之後,才打開快門讓光線進入相機。
有這種方式的相機,通常也是屬於「高貴牌」相機才有的功能,好處是可以拍的比一般相機清晰、漂亮。
最短可拍攝距離:每一台相機都有它的「最短可拍攝距離」,也就是「相機」本身距離「被拍攝物」之間的距離,如果小於某個距離,拍出來的影像就會是模糊的。大部份的相機都是「60公分」左右,假設你要拍一隻蟑螂,相機很靠近它,距離少於60公分,就一定拍不清楚了。如果想要做顯微攝影,就必須購買有此功能的傻瓜相機(可能很貴),或是利用單眼相機搭配顯微鏡頭來拍了!一般傻瓜相機是不行的。
閃光燈充電時間:拍照時,如果光線太暗,可以利用閃光燈來補光,而閃光燈閃過一次之後,通常需要一點時間來充電,充滿電之後,才可以再次閃光;這段時間快則一秒,慢則十幾秒,這個時間是依照相機裡的電池電力來決定的,而相機上面通常會有燈號指示;有時候我們在室內拍照,光線不夠,就會利用閃光燈,可是拍兩張照之間間隔的時間「太短」,所以拍第二張照片時沒有閃光燈的作用,拍出來的照片自然就是暗暗一片,只要在拍照前,檢查一下閃光燈是否充滿電(通常是綠色燈號),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情形了!
晃動太厲害:雖然說是傻瓜相機,但裡面的構造一樣有快門和光圈,傻瓜相機的快門速度大多在1/125秒左右,如果你拍照時相機晃動的很厲害,那拍出來的照片自然就會模糊啦!
相機本身受損:如果相機有溼氣或鏡頭被刮花(真慘)了,或是相機的機身有問題,例如底片蓋背有破洞(應該不太可能吧),皆有可能導致底片有不正常的曝光量,這些照片洗出來當然就很令人失望了。
和相機本身有相關,會導致照片不清楚的,大概就是這些原因;所以當你要拍照前,一定要對這台相機有充份的認識,才不會發生因為機器不熟而拍出令人失望的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